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留學申請(5) - 推薦信的準備(上)


再來,我們看看如何準備推薦信吧。

同樣地,
我們試著由對方審查委員會教授的觀點切入;
今天,有三千位學生投了資料過來,
每位學生都請人送了三封推薦函,
有些特別用心的還特別多送了一兩封 (不過建議不要這樣做,等等聊這個XD),
每位推薦人或教授都寫的天花亂墜,
請問你要怎麼辦?

要從一堆都寫得很好的推薦信中挑出最最優秀的,
也許你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言而有據,有實例可以證明
「X學生的表現相當良好,非常值得肯定。」
「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我大力地推薦X同學。」
「X同學是我這五年以來,見過最優秀的學生。」
為什麼表現的好?從什麼事情看得出合作愉快?到底優秀在哪?
漂亮的話人人都會說,隨隨便便就可以寫個上百個字;
然而優良的事蹟與實際的例子,卻不是人人都有。

「X學生跟了我做專題研究有一年的時間,
他所做出來的PCA模擬分析,對於A結論的產生,具有很大的貢獻,
非常值得肯定。」
「由於他在海報上的設計、會議文章的撰寫上十分的投入,獲得了大會最佳論文獎,
因此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我大力推薦X同學。」
「X學生是這五年以來,第一次在我所出的挑戰題上得到全對,
實在是這段時間我所見過最優秀的學生。」
每個句子都是同樣的結論,
但如果有實際的例子在背後支撐,
會顯得有說服力許多。
明顯地,較多充滿實例的後者會勝出。

2) 這位推薦人看得出來是真正了解這位學生
很多人在找推薦函時常常犯的一個錯誤,
是相信名校畢業,拿到許多fellow並學術聲望很高的學者,
在寫起推薦函時會有風許多。
是的,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須要足夠了解你
如同第一點,寫的時候能夠有一些實例來證明,
否則情況只會更差而已。

談談我的例子,
去年申請,在找最後一封推薦函時,
找了系上某位在某領域非常傑出的教授,
想說領域跟我想念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雖然沒有修過他的課,
但希望能跟一學期的專題,順便請他幫忙寫推薦函。

當教授一聽到我想要請他寫推薦函時,
他就很直接的跟我說
「如果你要請我寫推薦函,你會完蛋。」
教授說推薦函不只是recommendation(推薦),
同樣也是個reference(參考);
好的、不好的、優秀的、平庸的,全部都會是很重要的參考資訊。
教授不了解我的情況下,
一封不怎麼樣的推薦信,反而會有負面的作用。

此外,有些學校的方式還會希望推薦人能提供一些關鍵的數據,
例如請推薦人寫寫修課的名次;
或是如同「你今年推薦的學生總共有幾位?這位學生排名第幾位?」這樣的問題。
結果就是,因為他完全不了解我(或相對的少),
我會在他今年推薦的五個學生中排名第五;
而因為他是這個領域非常權威的教授,講話又有信用,
因此對方學校真的就要認定我是能力上墊底的學生了。

常常有人在問,
如果申請一個學校,規定需要繳交三封推薦函,
那我如果能找到四位或甚至五位推薦人,
是不是代表有更多人要推薦我,
我的資料就會更強?
基本上是沒有這回事的,
由於官方網站所公布的要求是「三封」推薦函,
基於公平的競爭原則,
繳交五封的人並不會比三封的人更有優勢。
部分學校在遇到同一位學生多於三封推薦函的情形時,
為了公平地跟其他學生做比較,或者時間考量,
他們會隨機選出三封推薦函來做這位學生的成績;
假使最好最強的那一封信沒有被選到,
真的就吃大虧了。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
當學校收到多於三封推薦函時,
他們會留下寫的最差的三封來做評鑑,
至於是不是真的也就無從得知了。

由於每位學校對於審查推薦函的流程也沒有公開,
以上的說法參考看看就好;
但比較可以確定的是,
如果有能力找到三封以上的推薦函,
留下最好最有把握的三封就好;
除非,你有非常大的信心讓每一封都寫得非常好。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推薦信的繳交流程、如何找推薦人,以及相關資料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