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留學申請(1) - 申請的時間流程以及所需要完成的事情


申請學校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必須知道在什麼樣的時間點,應該要完成什麼樣的事情;
因此了解申請的流程,以及需要的文件跟資料,
會讓整個過程順利很多,
也不會發生這個來不及那個出不來的慘劇。

舉個例子,我個人是一個非常差的示範,
因為暑假還有別的活動在忙,
GRE跟TOEFL到了八月時都還沒有報名 Orz
SOP也是九月底才寫好,
最後十月時毛起來,
第一個星期考GRE,第二個星期考TOEFL,第三個星期期中考...然後就急著送資料了;
當然是累到快吐血了,每天都想狠狠往頭上敲一拳為什麼不早點準備。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老爸超愛講這句話...我想現在我也知道為什麼了),
想的久遠一點,完備一點,相信都是有利無弊的。

由於我自身的背景,是理工科且目標放在美國的PhD graduate program,
而且是大學時代就申請,
所以接下來的流程會是以理工主修的研究所為基礎;
但我相信幾個大原則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如果部分訊息有錯誤或不完整,也歡迎大家的指教。

--

以下的流程
★代表這件事的重要性,滿分五顆
(「相對」之下的重要性,非「絕對」重要性... 不然申請前一個月時全部的事都是一百顆星了)
☆代表非必要,但擁有是很有可能的加分

(1) 高中及以前
★★★★ 考上名聲較好的大學
★★★★ 修好專業科目
★★★ 持續加強英文能力
★★ 修好其他科目
☆ 參加科學展覽
☆ 參加社團、球隊活動,並具有領導經驗

(2) 大學 - 申請前一年 (ex.若是要申請Fall 2012, 則申請時間約為2011.11, 申請前一年為2010.11)
★★★★★ 修好專業科目(提升major GPA)
★★★★ 持續加強英文能力
★★★★ 在不嚴重影響主科成績的情況下,參與相關專題研究
★★★ 偶而思考推薦信的來源(建議試著尋找4~5封,1~2封可做backup)
★★★ 修好通識及其他科目(提升overall GPA)
★★★ 瀏覽目標學校及program的網頁看所需資料,及相關排名(如USNews)
★★ 參加社團、球隊活動,並具有領導經驗 (是"並"喔...混混而已大致上不會有太大幫助)
☆ 考慮轉系(若未來目標跟現在念的科系不一樣)
☆ 參加校外比賽,國際比賽為佳
☆ 獲書卷獎
☆ 發表期刊或國際會議文章
☆ 有事沒事多找學長姐聊聊或參考留學版
☆ 仔細思考未來專業次領域
☆ 準備GRE並報名考試
*專業科目的定義並不一定是現在的主修科目,而是未來想念的program的相關科目
(非常可惜交男女朋友一顆星也沒有...Orz)

(3) 申請前一年 - 申請前半年 (ex.申請Fall 2012, 即2010.11-2011.5的時間點)
★★★★★ 修好專業科目
★★★★ 抽空思考3~4封推薦函的來源
★★★★ 加強英文,並考好托福
★★★★ 如果還沒有考GRE趕快在這時間把它搞定 (both General & Subject Tests)
★★★★ 仔細思考要申請的program (MS? PhD? major? area?)
★★★★ 密集瀏覽目標學校及program的網頁看所需資料,及相關排名
★★★ 沒事時以思考SOP的材料代替發呆
★★★ 在不嚴重影響主科成績的情況下,參與相關專題研究
★★ 修好通識及其他科目
☆ 聯絡目標學校的教授表達研究興趣 (若申請PhD)
☆ 參加社團、球隊活動,並具有領導經驗
☆ 獲書卷獎
☆ 發表期刊或國際會議文章
☆ 有事沒事多找學長姐聊聊或參考留學版

(4) 申請前半年 - 申請前三個月 (ex.申請Fall 2012, 即2011.5-2011.8)
*此時GRE應該已經要考好、program已經大抵確定,還沒有的話拜託趕快搞定吧
★★★★★ 確定好3~4封推薦函的來源,並務必讓推薦者知道你要找他
★★★★★ 仔細準備給推薦者的資料、或幫推薦者打推薦信稿(若必要) 
★★★★★ 若托福之前沒考好,在此時重考到成績夠用
★★★★★ 讓推薦者持續對你有良好的印象..CC
★★★★ 完成90%的SOP及Personal History,剩下的10%是要持續給editor或教授、朋友們改的
★★★★ 完成CV,並持續請師長朋友給建議
★★★ 有事沒事就黏在學校admission, research area, faculty的網頁,以及USNews等網頁上
★★★ 修好專業科目
★★ 在不影響主科成績&申請流程的情況下,參與相關專題研究
★ 修好通識及其他科目 (無論多忙也拜託不要被當..)
☆ 設計個人網頁
☆ 同上面
*Personal History只有部分學校需要 (我遇到的只有UC Berkeley & UMich是Required)
*這個時間點,如果你的推薦者還不知道你要找他,拜託你趕快去敲他門吧

(5) 申請前三個月 - 申請前一個月 (ex.申請Fall 2012, 即2011.8-2011.10)
*此時3~4份給推薦者的資料應該已經完成、SOP及PH已經完成、program已經找好、GRE, TOEFL搞定
★★★★★ 開始註冊application的帳號,仔細瀏覽每個學校的要求資料
★★★★★ 送資料給推薦者,跟推薦者保持良好的溝通,盯緊推薦函的進度 Orz
★★★★ 列一張進度表,寫下每個學校的deadline及申請的進度 (盡量熟記每個學校的deadline日期)
★★★★ 去教務處索取成績單正本(英文名字請不要印錯...)、彌封並寄出(不要寄錯學校..)
★★★★ 請ETS送GRE, TOEFL成績過去學校 (超貴..)
★★★ 修好專業科目
★★ 在不影響主科成績&申請流程的情況下,參與相關專題研究
★ 修好通識及其他科目 (千萬不要被當..)
☆ 同上面

(6) 申請前一個月 - Deadline
★★★★★ 確認每一個application的資料都已上傳也符合格式、沒有漏填表格
★★★★★ 確認成績單有寄到 (國際郵件追蹤)
★★★★★ 確認各學校繳費完成,看到「完成application」的訊息
★★★★★ 確認推薦者都已經送出推薦信 (不斷"提醒"他到送出為止...)
★★★★★ 確認GRE.TOEFL有寄達學校 (這非常非常之麻煩)
★★★★★ 密切注意學校寄來的email (記得定期檢查垃圾信件夾... Orz)
★ 其他身為一位大學生應該要盡的義務

(7) Deadline -
★★★★★ 密切注意學校寄來的email

(8) 隔年的二三月 -
★★★★★ 每天歇斯底里的收信、很緊張的等結果 0.0
★★★★★ 搞清楚 I-20 及簽證的問題

(9) 四月十五號前
★★★★★ 回覆要去的學校說你要去了! 然後講接不接受funding!
★★★★ 跟backup的學校說 "I'm really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hope you understand blablabla"
★★★★ 持續關注I-20...雖然通常很慢

(10) 八月、九月
找好住宿、開心上學去!

--

上面的流程是一個大略,供大家參考,
詳細的情況會視program以及自身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但"提前準備"鐵定是條上策 XD
詳細特定資料的準備,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繼續跟各位分享囉。

留學申請(2) - 談念研究所的動機、自己的興趣與方向


在往下看之前,
試著先給自己幾個出國念研究所的理由,
來說服自己做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負擔著對未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的命運之下,
這可能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之一。
(交男女朋友則可能是另外一個 :P)

因為擁有高學歷,未來就業起薪較高,升遷較容易?
因為擁有某國的高等學歷,未來在這個國家就業較方便,薪水較爽?
因為某國在某個研究領域上的進步,其他國家打底都比不上?
因為想要體驗在異國風情下的讀書生活?
因為想要把某一國語言道地地練好?
因為想要把個洋妞追個外國帥哥?
因為想要光宗耀祖?
因為死黨麻吉都這樣做,所以我也這樣做?
因為另一半已經出去了,所以我也跟著出去?
以上全部都是好理由,也很有可能是你的理由,
但在開始準備資料之前,
多少應該花些時間好好認清自己的動機,
這可以讓你的申請更加順利。

你說可是我現在才大學三年級,
研究所到底在搞什麼,念哪個領域出來能做什麼我都不知道
我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原因?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找有經驗的學長姐,
念過這領域的學長姐或叔叔伯伯阿姨親戚們,
或甚至是教授,好好聊一聊這個問題;
如果有認識的學長姐或朋友正在人力資源類似的工作,
找他們聊聊可以得到很多資訊。
PTT studyabroad 版中精華區的文章,也累積了歷來強者的心得文,
都有很多好用的資源。

那麼興趣及方向,也就是我應該申請的program呢?
直接連上對方學校系所簡介的網頁看看吧!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google打入berkeley graduate program這幾個關鍵字,
會出現非常多UC Berkeley不同department所提供的degree program,
試著去尋找跟自己現在念的有相關的,或是較感興趣的科系。

接下來,點一下進去department的網頁,
在about/graduate programs/research areas/courses/research centers的頁面中,
會有很多相關的資訊;
看看他們的教授在做些什麼事、系上會給怎麼樣的課程、不同的學位又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如果大學念的是機械,研究所可以申請電機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能證明你有能力,
你曾參與相關研究,
或仔細調查過對方科系相關的研究內容,並表示你有相當濃厚的興趣。
當對方被你的誠意感動後,
說不定還會覺得你比本科系的更加有勇氣與決心,並支持你的選擇;
翻一翻studyabroad版上的錄取文,也會發現真的不少勇者做過這樣的事情。

如果時間再多一些些,
可以參考如glassdoor或vault等求職資訊相關的網站,
看看哪些是當今世界上比較受歡迎的公司,待遇又是如何;
點進去公司的job opportunity頁面,
哪些職位會需要PhD,哪些職位比較偏好master,
又比較喜歡哪些科系的畢業生,都有很多資訊可以參考。

決定好自己想要念的領域之後,
USNews是申請美國學校必知的網站,
Ranking頁裡做了各種不同領域的graduate program排名,
看看喜歡領域的世界龍頭,到底是哪幾所學校。
再按進去,
可以進一步看到例如faculty to student ratio, admission rate, total grad student number的資訊,
對於申請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整體而言,
在進入申請的階段之前,
多做一些事前的功課,會更加確定自己的動機,
也會更清楚馬上要申請的是什麼樣的program、什麼樣的學位,
讓之後申請的工作更加踏實。

下一回,跟各位分享申請學校時,整體而言的一些策略。

留學申請(3) - 談申請整體策略


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後,我們來聊聊申請學校的一些策略。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為了要清楚如何訂下策略及做規劃,
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目標,
以及達成這個目標的必備條件。

念研究所,
最重要的莫過於修課跟做研究,
因此,假使越能清楚地說服對方,
你有本事及心意做好這兩件事,
甚至更進一步表示能夠對學校有所貢獻,
就越有機會得到對方的青睞。

在準備每一份文件時,
建議大家都可以往一個方向思考,
「如果我是審查委員會的教授的話,我究竟想不想要收這個學生?」
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出發,你可能可以看到更多原本看不到的面相。

所以如果你是教授,你覺得你到底在想什麼?
為了學校的名聲以及未來,
他們自然希望收到積極有幹勁、有能力、可以跟你有效溝通的學生,
他們相信這樣的學生有潛力,也就是有可能在研究所裡也表現得很好;
積極有幹勁,可以由SOP及推薦函讓他們信服,
有沒有能力,可以由你的GPA及GRE成績證明,
而能不能溝通,自然是看你的英文基本能力如何,所以就是TOEFL的高低。

如果我們再想細一點,
假使未來要念的是理工生農,
可能可以知道英文不用強到什麼文史哲超艱難的單字都了解,(除非主修的是這個)
溝通有效就好,他也不會期望你可以講出一些一般人都不會用的單字。
於是乎,TOEFL一定要接近滿分嗎?不用啦,能溝通就好(理工科門檻大約85~100)。
GRE的verbal重要嗎?還好啦,不要低到匪夷所思就好 XD (舊制400~500up)
可是GPA要不要高?
過去你修過的專業科目,甚至是研究所等級課程的成績,
基本上是一個客觀,且與未來修課成績高度正相關的一個依據,
所以當然major GPA 3.3跟3.8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要念博士,勢必需要找指導教授,
有些新進教授可能為了拼升等,
需要累積一定的學術成果;
如果你能有效告訴他你行,你有辦法幫他拼研究成果,
你有衝勁你有guts你有無盡的power,甚至你曾經做過相關研究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你熱愛他的研究題目,
自然會是他夢寐以求的好學生。

除了能力與動機之外,
適不適合也會是審查的一大重點。
曾經有一篇文章,
作者回憶起他大學時代的一位好朋友,
這位朋友,是他曾經見過腦袋最好最聰明的人;
修課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甚至是進階一些的研究所課程都難不倒他,
於是,他很自然的就申請到了Top Ranking的PhD program。
可是念了研究所,還念不到一兩年,
發現實在沒有辦法,就決定重新準備念Law School了。

這是為什麼?
這位朋友他發現,念研究所完全不是大學時修修課這麼一回事,
他覺得念研究所好難,
難的點是遇到的問題從來就不能預期可以有效解決。
講白一點,並不是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難度很高,
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辦法得知這能不能解決,
就算能解決,需要花多少時間他也不知道。

結論是他有能力他有guts他有念研究所的決心,
然而,他不適合。

教授會不會怕收到這樣的學生?教授當然會擔心。
所以除了成績除了決心之外,
如果你還能證明你曾經做過研究,比別人多了解多認識,
而且更了解的情況下,你確信這是你的所好,
教授是不是會放心更多?
就算你GPA比別人低0.1,卻相對地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他是不是還是會比較想要收你?
口說無憑,此時如果你能再搬出幾個Journal Paper,
是不是可信度又更高?

整體而言,
你在大學時代或甚至碩士時代的表現,
以及在申請時你所展示出的決心、能力,
如果能說服對方你在未來,有符合人家需求的潛能,
你就,成功了。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成績及GPA這件事。

留學申請(4) - 時時刻刻要謹記在心的GPA


看完了一些策略後,我們來聊聊成績這件事。

關於GPA,最常聽到的問題,也可能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
是到底要幾分以上我才會綠取XXX阿?
要幾分以上我才能拿到fellowship?

會問這個問題,很大的原因是我們生長在台灣;
從小我們對於成績就特別敏感。
因為如果321是某大某科系的分發錄取成績,
你就算考320外加國際科展第一名全國英文演講冠軍,吉他調酒扯鈴樣樣行,
差了那一分,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然而申請國外學校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不同的大學,不同的地域時間背景,
每位學生得到的成績都不可能直接去做比較。
在美國,大學入學就全部採用申請,
除了交成績單考SAT之外,還要寫一堆文章(如SOP)跟幾封推薦函,
完全沒有你SAT考多高就保證某某學校這件事。

的確,成績越高越好,考試越多滿分越好,這連小學生都知道;
可是到底要多高才夠,卻是個很難很難的大哉問。
如果有人能明確告訴你GPA多少多少就會錄取,那他肯定在騙人;
因為,錄不錄取是所有複雜的個人條件以及外在因素,
在長時間累積加成起來得出的結果。
而成績,只佔了許多重要因素的其中一個。
因此,問說自己成績多少多少,到底可以錄取到多top的學校,
是沒有太絕對的意義的。

但如果想要看出一些端倪,
仔細研究case by case是一件很好的做法;
studyabroad板有許多優秀的學長姐們分享的錄取文,
與其去相信說GPA 3.8可以上哪裡哪裡,3.5就很危險blablabla,
不如試著去找一些真實的例子來看看。
仔細揣摩怎麼樣的GPA,搭配上其他的條件,
大抵上可以有什麼樣的結果。
畢竟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學位,很難說怎麼樣的條件一定會上或不上,
但根據以往的經驗,歸納出一些大略的結論卻是可能的。

你說,只看總GPA不是很不公平嗎?
雖然成績以及排名乍看之下很具客觀性,
但如果有人盡修一些涼又甜的通識,
使得成績比起那些努力去修研究所扎實課程的同學來的高,
這樣怎麼能直接作比較?

是的,研究所的教授也不是傻瓜。
他們一定也了解不同學科的難度不同,
修課教授的給分標準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因此,GPA的分法,一般會有三種採信方式 (但不見得所有的學校三種都採計):

第一種是overall GPA,
意思是不管你東南西北修過些什麼課,
全部都算在一起。
第二種是major GPA,
也就是只算專業科目的GPA。
有些學校會特別規定哪些才算(ex. Stanford),
但其他學校就會以你自己主觀採計的為準,
基本上就是自己系上的必選修課。
最後一種是last 2 year GPA, 或last 60,
前者是指截止申情時為止最後兩年的總GPA,
而後者是指最後60學分所涵蓋到的學期總平均,
少部分人相當於倒數一年,大多數人是倒數一年半或兩年左右。

就EE而言,有一些學校特別犀利 (又是stanford..),
他會要求你輸入每個學年各別的overall跟major GPA;
到底是越來越進步還是越退步就很明顯了。 Orz

再來,我們來研究GPA的算法這件事,
美國大學的GPA之所以用4分制,
是因為每堂課只會給如A+, A, A-, B+..., F等的成績,
然後再將字母成績換算成滿分4分 (如A+ = A = 4, A- = 3.7等),
並沒有百分成績這件事。
就算有,教授也會在送出成績前換算成字母成績,
GPA即是字母成績換算後的平均。

而台灣的學生呢?
為了要配合美國的4分制,
各個學校訂出了百分轉4分的轉換方式,
以台大清大為例,80up = 4, 70-80 = 3, 60-70 = 2,
然後每科以學分數加權算出平均。

然而此時,問題就產生了,
由於是區間條件轉換的關係,
有可能會發生百分平均較高,4分制平均卻較低的情況;
例如A生在四個科目中得到了 79, 99, 99, 99
B生得到了 80, 80, 80, 80
若以上述的方式轉換,則A生有百分平均94,4分平均3.75
B生則是百分平均80,4分平均4.0
如果單採計4分平均來做比較,很明顯對A生非常不利。

為了避免這樣的困擾,
在申請時,許多學校會要求直接填寫原學校所採計的評分方式,
滿分100就用百分制的成績,同時強調無論如何不要自行轉換為4分制;
這樣的話,相較起來就更具有準確性。

前些日子,我跟一位在美國UNC念過大學部的朋友Hank聊了聊,
他將他曾經修過一個科目,教授所採用的百分轉字母成績方式傳了給我參考,
他說不同的課雖然會有出入,但大體上差不多是這樣:
A = 94-100% = 4.0
A- =90-93% = 3.67
B+ = 87-89% = 3.33
B = 84-86% = 3.0
B- = 80-83% = 2.67
C+ = 77-79% = 2.33
C = 74-76% = 2.0
C- = 73-73% = 1.67
D+ = 67-69% = 1.33
D = 60-66% = 1.0
F = 0-60% = 0.0

也許你跟我當時看完後的反應一樣,當場傻眼,
因為這跟我們的換算方式,差別實在太大了。
美國大學的教授,給分普遍都比較嚴格,
在台灣的制度能把80分轉換成A的同時,
在美國,你只有B-的底端。

我們再來看一份資訊,出自UC Berkeley EECS的Policy網頁:
(Source: Grading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s, http://www.eecs.berkeley.edu/Policies/ugrad.grading.shtml)
"A typical GPA for courses in the lower division is 2.7. This GPA would result, for example, from 17% A's, 50% B's, 20% C's, 10% D's, and 3% F's. A class whose GPA falls outside the range 2.5 - 2.9 should be considered atypical. (A Typical GPA for basic prerequisite lower division CS courses (CS 40, CS 41) is 2.5, with GPA's outside the range 2.3 - 2.7 considered atypical.)"

他們表示就一個lower division的課程而言,
班上的平均GPA應該要落在2.5~2.9之間;
此時如果你用我們的方式去換算的話(70 => 3, 60 => 2),
你可能會覺得一個班上的平均落在60~70分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實實在在,人家的評分方式就是這麼嚴苛。

這也是為什麼,
可能常常有人會聽到一些美國人說GPA 3.7跟3.8不會有太大差別,
因為這樣的成績,都實在已經非常非常優秀了。

因此,別再因為看起來接近滿分的四分制GPA沾沾自喜了,
在不同標準的評比方式下,
我們可能只是被參考轉換方式寵壞的那一群;
在台灣的大學制度下,
實實在在的百分制原始成績,也許會更具客觀性一些。

最後一點值得提醒大家的是,
GPA的高低雖然是眾多申請資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但畢竟他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
過去的成績定了就是定了,
沒有誰可以回到過去逼自己認真一點把分數修高一點。
因此在準備申請資料時,
與其花時間惋惜自己的成績不如人時,
不如用心寫好SOP、準備好推薦函的資料,
等等可以改變的條件,全心全意將它做到最好。
在盡了自己全力的同時,就放心去期待吧!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要怎麼找推薦人,並讓他們寫下一封封漂亮的推薦信。

留學申請(5) - 推薦信的準備(上)


再來,我們看看如何準備推薦信吧。

同樣地,
我們試著由對方審查委員會教授的觀點切入;
今天,有三千位學生投了資料過來,
每位學生都請人送了三封推薦函,
有些特別用心的還特別多送了一兩封 (不過建議不要這樣做,等等聊這個XD),
每位推薦人或教授都寫的天花亂墜,
請問你要怎麼辦?

要從一堆都寫得很好的推薦信中挑出最最優秀的,
也許你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言而有據,有實例可以證明
「X學生的表現相當良好,非常值得肯定。」
「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我大力地推薦X同學。」
「X同學是我這五年以來,見過最優秀的學生。」
為什麼表現的好?從什麼事情看得出合作愉快?到底優秀在哪?
漂亮的話人人都會說,隨隨便便就可以寫個上百個字;
然而優良的事蹟與實際的例子,卻不是人人都有。

「X學生跟了我做專題研究有一年的時間,
他所做出來的PCA模擬分析,對於A結論的產生,具有很大的貢獻,
非常值得肯定。」
「由於他在海報上的設計、會議文章的撰寫上十分的投入,獲得了大會最佳論文獎,
因此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我大力推薦X同學。」
「X學生是這五年以來,第一次在我所出的挑戰題上得到全對,
實在是這段時間我所見過最優秀的學生。」
每個句子都是同樣的結論,
但如果有實際的例子在背後支撐,
會顯得有說服力許多。
明顯地,較多充滿實例的後者會勝出。

2) 這位推薦人看得出來是真正了解這位學生
很多人在找推薦函時常常犯的一個錯誤,
是相信名校畢業,拿到許多fellow並學術聲望很高的學者,
在寫起推薦函時會有風許多。
是的,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須要足夠了解你
如同第一點,寫的時候能夠有一些實例來證明,
否則情況只會更差而已。

談談我的例子,
去年申請,在找最後一封推薦函時,
找了系上某位在某領域非常傑出的教授,
想說領域跟我想念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雖然沒有修過他的課,
但希望能跟一學期的專題,順便請他幫忙寫推薦函。

當教授一聽到我想要請他寫推薦函時,
他就很直接的跟我說
「如果你要請我寫推薦函,你會完蛋。」
教授說推薦函不只是recommendation(推薦),
同樣也是個reference(參考);
好的、不好的、優秀的、平庸的,全部都會是很重要的參考資訊。
教授不了解我的情況下,
一封不怎麼樣的推薦信,反而會有負面的作用。

此外,有些學校的方式還會希望推薦人能提供一些關鍵的數據,
例如請推薦人寫寫修課的名次;
或是如同「你今年推薦的學生總共有幾位?這位學生排名第幾位?」這樣的問題。
結果就是,因為他完全不了解我(或相對的少),
我會在他今年推薦的五個學生中排名第五;
而因為他是這個領域非常權威的教授,講話又有信用,
因此對方學校真的就要認定我是能力上墊底的學生了。

常常有人在問,
如果申請一個學校,規定需要繳交三封推薦函,
那我如果能找到四位或甚至五位推薦人,
是不是代表有更多人要推薦我,
我的資料就會更強?
基本上是沒有這回事的,
由於官方網站所公布的要求是「三封」推薦函,
基於公平的競爭原則,
繳交五封的人並不會比三封的人更有優勢。
部分學校在遇到同一位學生多於三封推薦函的情形時,
為了公平地跟其他學生做比較,或者時間考量,
他們會隨機選出三封推薦函來做這位學生的成績;
假使最好最強的那一封信沒有被選到,
真的就吃大虧了。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
當學校收到多於三封推薦函時,
他們會留下寫的最差的三封來做評鑑,
至於是不是真的也就無從得知了。

由於每位學校對於審查推薦函的流程也沒有公開,
以上的說法參考看看就好;
但比較可以確定的是,
如果有能力找到三封以上的推薦函,
留下最好最有把握的三封就好;
除非,你有非常大的信心讓每一封都寫得非常好。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推薦信的繳交流程、如何找推薦人,以及相關資料的準備。

留學申請(6) - 推薦信的準備(下)

準備推薦信實在是件勞心又勞力的事阿 Orz

必須一再強調的是,推薦信由於不只是一個人的事,
因此越早開始準備、越清楚準備時程,以及越能仔細耐心不厭其煩地跟推薦人溝通,
會是推薦信成不成功的關鍵。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準備推薦信的詳細時程吧!

1) 申請前一年 - 申請前半年 (ex.申請Fall 2012, 即2010.11-2011.5的時間點)
★ 試著尋找並確定好3~4封推薦函的來源
★ 時間允許的話,多拜訪可能的推薦人,並讓他知道你希望請他寫推薦函

2) 申請前半年 - 申請前三個月 (ex.申請Fall 2012, 即2011.5-2011.8)
★ 務必讓推薦人「得知」你要請他幫忙寫推薦函(越早越好)
★ 著手備齊要給推薦人的資料(後面會說明)
★ 若需要,開始寫推薦信的草稿

3) 申請前三個月 - 申請前一個月 (ex.申請Fall 2012, 即2011.8-2011.10)
★ 送資料給推薦者,跟推薦者保持良好的溝通
★ 登入申請網頁並填寫推薦人資料

4) 申請前一個月 - Deadline
★ 隨時注意相關email訊息
★ 常登入學校申請網頁查詢推薦函繳交進度
★ 若遲遲顯示沒有繳交,記得常去跟推薦人say hello

關於推薦函的繳交,大家常會很困惑,
是要寄紙本還是寄email給學校?
到底是要請教授彌封寄信給學校,
還是要請教授交給我們,我們再寄過去?

在網路發達之後,紙本的推薦函漸漸已經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登入而上傳的方式;
當申請的學生在每個學校的application網頁上註冊帳號並登入後,
申請的系統,會要求學生輸入以下幾個重要的推薦人資訊(不同的學校有所不同,但大同小異):
1) 推薦人姓名
2) 推薦人職稱
3) 推薦人email
4) 推薦人聯絡地址、電話
5) 推薦人服務機構
6) 與推薦人的關係
7) 是否放棄(waive)看這封推薦信的權利

前面幾項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放棄看推薦信的權利是啥?我們還可以看推薦信喔?
是的,根據美國的法規,
學生具有在入學後查閱教授推薦函的權利;
但如果你願意,可以選擇放棄的這樣的權利。

放不放棄會有很大的差別嗎?
基本上見仁見智,
學校在網頁上有些會註明並不會影響,
但因為你選不選擇放棄,對方在審查資料時會知道,
因此如果有審查的教授覺得這樣做並不公平,
或者這樣的話推薦內容並不可信,
申請也就吃虧了。

我個人的話,申請時是全部waive掉,
反正不管有沒有錄取,之後應該也不會在乎這個了。 XD

輸入推薦人的資料以後,
申請系統會自動寄出推薦信的索取通知(email形式)給推薦人。
有些學校在填寫完後會立刻寄出,
有些學校必須在你送出申請資料後才會寄出(如Berkeley),
有些學校會給你網址,請你自行把網址複製給推薦人(如MIT);
另外,有些學校提供紙本推薦函的選項,
有些學校講明了無論如何只接受線上上傳。
這部份務必要很小心查閱每個學校申請網頁的說明,
不然到時候一直怪教授沒有送出,
最後才發現原來是索取信根本就還沒寄出,就尷尬了 XD

教授收到索取信之後,
可以點擊信中的連結,將寫好的推薦信上傳到指定的地方,
過程基本上是不會太難操作的。

找推薦人,建議是越早去找越好,
如果可以的話,申請前半年時就可以詢問教授的意見。
根據我的經驗,基本上教授都會很願意幫忙,
因此一開始有學生去求推薦函,教授都會很慷慨地答應;
只不過到後來,希望寫信的學生越來越多,
教授發現自己時間實在是不夠用了,
這樣就算是跟教授很熟,也因為教授實在忙不過來只好拒絕。
盡量盡量在deadline三個月前,就一定要讓教授知道你希望找他。

早一點去找教授還有一個好處,
如果被教授拒絕了,可以趕快再找別的推薦人;
如果到了申請前一個月才找了第三個教授,然後又被拒絕,
就真的囧大了。 Orz

既然學校要求的是三封推薦信,
為什麼建議要找四位推薦人呢?
除了考慮到其他三位可能因突發狀況而沒辦法按時繳交,
就像前面講的,
雖然教授可以一稿多投,
但畢竟上傳推薦信也是一個動作,
況且每個學校的上傳方式又不盡相同,
因此如果找多一點教授,教授之間可以互相分擔推薦信的量(當然是自己要先分配好)。

這跟申請學校的數量也有很大的關係;
舉例來說,某學生A打算申請15所學校,
他總共會需要15*3=45封推薦函;
如果他能找到四位教授幫他寫推薦函,
那麼每位教授就只需要負擔45/4=11.25封的量,
如果能再多找到一位,每位就只要負擔9封,
教授們也就會比較願意幫忙了。
(一般教授希望數量能控制在十封上下...但一般學生會申請超過這個數量XD)

再來,推薦人應該要怎麼找呢?要從哪裡找?

1) 如果曾經修過專題,有過研究的經驗,
那麼指導教授的推薦信一定是首選;
因為在寫SOP的時候,勢必會寫到研究的經驗,
此時如果能有指導教授的推薦函來作內容上的證實,
就會給力許多。
但如果跟教授的關係沒有處理得很好,
那就要仔細考慮還要不要請他寫了。 XD

2) 身為大學生,修過四年的大學課程,
找出一些修課成績不錯的課程教授,
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假設有某幾科很認真,或運氣很好(XD)拿到9X,
就算是全班有一半90分以上,
成績單送過去,對方也只看得到你的成績;
因此只要教授願意寫幫你寫,
也會是很不錯的加分。
當然如果能夠在某堂課修到全班前幾名,
請教授加上名次,說服力會更強一些。

3) 如果參加校外活動,獲得一些佳績或成就,
也可以請主辦這個比賽的評審或業師幫忙著墨,
不過前提是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的一些內容可以寫,
而不是只是空泛的名次而已。

4) 如果都還是找不到的話,
導師、社團的指導老師等等,也都可以試著找找。

如果是學術研究導向的學位(MS, PhD),
基本上學校都會希望至少兩封是學術上曾經指導過的教授來寫推薦函,
因為畢竟之後主要要做的事就是修課跟研究,
因此闡述學生這兩項能力的推薦函,會顯得有重量許多。

如果情況許可,三封推薦函可以試著請推薦人以不同的方向切入,
例如一封寫研究經驗,一封寫修課成績,一封寫課外活動領導經驗等等,
來呈現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拜訪教授,表示希望請教授幫忙寫推薦函之後,
為了方便教授的作業,以及確保該寫的都有寫到,
一般會準備一份完整易於查閱的資料給教授做參考(紙本 or PDF檔,看教授喜好)。

應該要準備哪些資料呢?
以下這些供大家參考,可以視自己的狀況做加減;

1) 目錄
寫清楚這份文件裡面有哪些東西及頁數。

2) 一封給推薦人的感謝信&說明
這封信裡面除了跟推薦人表示感謝,
也寫清楚這份文件應該要怎麼閱讀,
哪些資料是最重要的,哪些參考就好。
如果有一些特別事項需要提醒的,也在信中提醒推薦人。

3) 申請表格,包括學校的清單、每個學校的申請學位、截止日期
這份表格非常非常重要,
要寫清楚究竟要申請哪些學校、每個學校各別的系所及學位,
建議可以用截止日期排序,哪些學校比較急便一目了然。
順帶一提的是,
有些推薦人在一時忙碌的情況下,可能一不小心就拖過去了,
所以可以考慮把寫在表格上的deadline提前幾天,
這樣多多少少都還有緩衝的時間。
(有些教授一定要事到臨頭才會開始緊張...這招就管用了 Orz)

4) 推薦信大綱摘要
由於教授每年的學生都不少,
因此這篇可以用做為教授推薦函的導引,
提醒教授你做過什麼樣的事情;
你希望教授寫下去的一些重要資訊,
在這份摘要裡可以條列式列出(越清晰越簡單越好);
例如排名第幾、學期成績幾分、得獎名次、豐功偉業等等...
千萬不要漏寫自己最輝煌的事跡!

5) 推薦信草稿(若必要)
部分教授會希望同學先打個推薦信草稿,
教授做修改之後就直接傳上去。
此時當然就是模擬教授的角度來寫,
把曾經的研究合作經驗,或修課的經驗真實並正向地寫下。
寫推薦函的技巧,網路上跟留學版都有很多資訊可以參考,
在這邊就不多提,
不過可以把握的原則,是用實例代替空泛的形容詞,用量化的資訊代替定性的敘述。

6) CV & SOP
CV也就是個人的履歷,
而SOP是個人目的陳述,
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教授可能沒有時間看那麼多,
因此可以用螢光筆畫下希望教授一定要看,比較重要的幾句話;
例如在教授指導下的研究或修課;
這部分在接下來的文章會跟大家做些介紹。

7) 中英文成績單
同樣地把曾經修過教授的課的課名及成績,
用螢光筆畫線起來,讓教授一看就知道是哪一個。

8) TOEFL & GRE 成績單
一樣用螢光筆畫線囉。

9) 教授指導下寫的論文
讓教授記得你做過的相關研究是什麼!

10) 相關報告or作業

附上這些資料時,
記得圍繞著「必須提到的重點」、「方便推薦人閱讀」、「減少推薦人的麻煩」這些事情,
以最簡單的方式達到最大的功效。

下一篇,我們來研究一下SOP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把他寫到最好。


留學申請(7) - SOP: 自我推薦、反敗為勝的絕招(上)



假若今天,你面臨申請學校的截止日期僅剩半年,
過往的成績已無從更改,
研究經驗,雖然有一些,但好像也沒有真的很值的說嘴的地方,
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成定局;
你說,有沒有一道絕招,
可以在這樣的決戰前夕扭轉乾坤,
幫助你從眾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最終拿下輝煌的戰果?

有的,這項最終武器就是你的SOP,
也就是Statement of Purpose;
有些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讀書計畫」,
但其實更正確來說,它應該被稱為「目的陳述」,
這篇文章中充分說明了你過去的經歷,
以及由這些經歷及未來的目標,導引到之所以要申請出國念書的原因。

SOP的重要性之所以非比尋常,
而且一般而言會比其他的資料更花費心力及時間,
是因為他是少數幾項得以「推銷自己」的機會 (在部分學校的要求文件中,是唯一的一個)。
成績單上幾分就是幾分、研究做得怎樣就是怎樣、推薦函裡教授說什麼你管不著,
SOP是你可以大聲說話,也是到申請前夕還可以為自己加分的地方;
而且這些大聲講出來的話,在評審階段會非常被重視,
因此若能好好掌握,
這份文件可以讓你過去的所作所為,有正向化及合理化的空間,
並贏得審查委員的青睞。

曾經有一位教授跟我說,
寫SOP,就是在為自己打一張一頁(當然,或者再更多一點點)的廣告,
你要想的就是,要如何能在這一頁之內,
以真實的事例,及自我推薦的技巧,
抓住對方教授的眼光,讓教授買單。

廢話不多說,
在這邊我就直接將我當初申請用的SOP一段段分享給各位做參考,
然後順便分析每一段每一個細節,
我注意到了哪些事情以及重點:

-Rick 的 SOP- (若要引用或轉載務必先經過作者同意喔!)

[Paragraph 1]
I aspire to pursue a PhD degree in the area of Devices/Energy at [School Name].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Solar Energy, Optoelectonic, Solid-State Devices, an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These fields intimately relate to my undergraduate background. My long-term goal is to become a successful leading researcher in an innovative high-tech company or research institute. I believe I can reach this goal with the opportunity for advanced graduate training at [School Name].

第一段,我先寫了我想要申請的學位及領域,
條列了幾個次領域之後,我寫出我的目的,
以及我相信就讀這裡會對我的目標有直接的影響及幫助。

[重點1] 開門見山,讓人一看就知道這篇的重點
如果今天一篇文章的開頭冗長鋪陳又看不到重點,
教授大概也沒有什麼興趣繼續往下看了;
因此一開始表明目的是很重要的,
不只讓教授一看就知道你要幹嘛,
如果開頭的次領域跟教授要做的題目有契合,
更會吸引他繼續往下看。

[重點2] 申請這個學位跟人生目標強烈的因果關係
由於Statement of Purpose就是要你寫出你就讀的原因,
寫這篇文章時,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到就讀這個學位跟人生目標的關聯,
這樣會顯得更有說服力,也表示你是位適合的候選人。

[Paragraph 2]
My first experience in research dates back to high school. I studied computer programming by myself and created [Project Name] - an innovative scientific calculator whose user-friendly interface reduces unnecessary complexity users may experience. For my design, I won second prize at the Taiwan International Science Fair and the Intel Excell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Award from Intel Education. This experience mad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 to persistently innovate and aim for perfection. After the national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with a ranking in the top 0.7% of all high school students, I was admitted to [School Name] with a major in [Major Name], the most competitive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program in Taiwan.

第二段,我寫了我最早在高中時代參加科展的研究經驗,
藉此說明我對研究的興趣,以及我研究的能力;
最後寫了在台灣考大學的成績以及錄取結果。

[Paragraph 3]
In addition to my interests in EE during undergraduate years, I became attracted by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and the passion propelled me to seeking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my junior years, I once attended a very impressive lecture on the Universe, given by Professor [Professor Name] in Physics Department. Familiar with my enthusiasm for physics, he kindly accepted me to join his research group. I studied and carried ou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 efficient statistical method for analyzing parameters of galaxies, specifically in the infrared waveband. The result was significant: my partners and I discovered that these parameters are highly correlated over a wide range of wavelengths. We thus confirmed a previous thesis and deduced that the universe is likely dominated by a single physical parameter. During my training in Professor [Professor Name]’s lab, I presented weekly progress reports to the group for discussion. I worked hard to familiarize myself with the subject and acquire research skills such as literature search, data analysis, and manuscript composition. I am very grateful to Professor [Professor Name] and the group; this valuable experience indeed gave me extensive research training an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The details of this research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the manuscript entitled [Manuscript Name], which has been submitted to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and currently under revision; the e-print can be found by [arXiv Number]. As a second author, I am ready and have a potential for research works in the future. 

第三段,我寫了大學時代的研究經驗,
自然地呈現如何遇到指導教授,
並盡量以客觀的方式,詳細寫下研究的經驗、成果及貢獻。

[重點3] 以具體結果,來客觀陳述自己的經驗與能力
在寫SOP時,如excellent, outstanding, active等正面的形容詞記得適量就好,
畢竟今天是自我在推銷,千萬不能讓對方感到你過度自滿。
如果要用這樣的字,記得一定要加上實例,
由這些實際上的例子,對方教授對於你的能力及潛力,
相信是心中自有分寸的。
例如寫說自己曾經做過什麼樣的計畫(例如我寫高中時的科學展覽),
如果有得過獎,或經過誰誰誰的認可,
都可以寫下獎項及獎項頒發者,
無形中寫下了別人對你的推薦,會讓你的SOP更顯得有說服力。

[重點4] 詳細地寫下研究經驗
假若申請的是MS或PhD學位,
那麼陳述自己的研究經驗便會是最重要的其中一個環節。
在寫研究經驗時,盡量要寫的詳細並表現出自己的貢獻與成就,
以及因此非常具有研究的潛力。
如果是主管這一個project,
必須強調因為是team leader,在過程中具有獨立研究(independent research)的能力(這會加很多分!);
如果是跟著學長姐做專題,
除了詳細寫自己有哪些研究貢獻之外,
也要強調自己在研究上是一個team player,
讓對方相信你具有在一個團隊裡合作並貢獻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在這項研究中是輔助者的角色(絕大多數的分析都是學姊做的XD),
但還是要正面地寫下自己的貢獻,表現出有積極的一面,
最後提到做研究的潛力。

[重點5] 對過去的指導教授表達感激
教授指導學生,自然希望學生飲水思源,
能在未來就業之後仍不忘曾經對自己有恩的教授;
申請時對方的教授當然也會這樣想,
如果你對過去曾指導你的教授表示感謝,
以後當然更有可能對曾經指導過碩博士的教授心懷感恩,
雖然也許只是個印象分數,但也是值得一提的。

[Paragraph 4]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I achieved an overall GPA of 3.94 and a technical (major) GPA of 4.0. In addition to Engineering core courses, I took several electives closely related to physics or applied physics. Specifically, I received a score of 99 in Nanoelectronics, 97 in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95 in Quantum Physics and Modern Physics, and 92+ in Optoelectro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In my third year, when the courses appealed more specifically to my interest area, my academic performance ranked in the top 10%; particularly in the fall semester, I was honored with the Presidential Award, with a ranking in the top 5% at [School and Major Name].

第四段,主要在寫大學時代的成績,
以及曾經修過一些成績比較好的課程及分數。

[重點6] 寫好的表現,比較差的就....
前面的文章寫過,美國跟台灣的GPA換算方式很不一樣,
比較起台灣的百分平均(89.1),
這邊選擇寫了一個看起來比較好看的四分制(3.94),
然後也提了在專業科目上更傑出的表現(4.0)。
修課成績的部分,也挑出了三年以來比較優秀的幾個科目寫,
(曾經拿過幾個7X分的通識,當然提都沒提到...XD)
名次的話,刻意避開三年平均只有20%的表現,
而寫上第三年有達到10%的名次,以及其中一個學期的5%;
量化的數據,會是較為客觀且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重點7] 若要提到修課的經歷,則以與未來領域相關的優先
如果相關領域修的好,未來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可能比較佳,
因此提到會更有說服力;
由於我未來希望念的領域是光電與固態電子,
與物理相關的程度比較高,
於是在寫修課成績時也比較偏向這一方面的科目,
寫的精簡一些,也顯得不會過於冗長。

(To be continued)

留學申請(8) - SOP: 自我推薦、反敗為勝的絕招(下)



[Paragraph 5]
In addition to academic pursuits, I found myself drawn to entrepreneurship. Thus, in the spring of 2010, I assembled an eight-person team called [Team Name]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 Name], a large business competition hosted by [Host Company], a Taiwanese company famous for industrial PC manufacturing. As a team leader, I communicated well and assigned appropriate tasks to every member. Eventually, my team won the third prize out of more than 50 teams participating in this field. This experience solidified my competence as a leader and my ability to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第五段,我寫了大三那一年參加創業競賽的經歷,
寫這段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在課外活動上的領導經驗;
如果篇幅許可,提到課外活動的參加及相關領導經驗,
會讓對方相信你不只是在學術方面有所涉略,
而更是一位有多重才能並善與團隊合作的人才。

[重點8] 強調曾經賞識過自己的人或單位的來歷
有人曾經對你賞識或推薦,也許不會很難;
然而如果這個人是個大頭,或者舉辦這個比賽的單位來頭不小,
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因此,記得敘述推薦你的人的來歷,
在推薦函這件事上,也是很類似的情況。

[重點9] 將獲獎的成就量化
如果在比賽的經驗上曾經獲獎,
除了寫下自己的名次及評審的來歷之外,
如果資料可以取得,也記得寫下總共有多少參賽者,
或是表明自己在排名上在多少百分比等等;
量化的數據,會比口說無憑更可說服人。

[Paragraph 6]
Because of my enthusiasm about research and working with people, as well as my strong aspiration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I have extremely high expectation of myself.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study for a PhD degree in a stimulating graduate program and then dedicate myself to research in academia or in the industry. From recent significant events and relevant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I realized that through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novel solid-state devices combined with nanotechnology could truly make a difference to humankind. Therefore, I am highly attracted by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conducted at the Marvell Nanolab and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 the Interest of Society (CITRIS) at [School Name] [Major Name]. My outstand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demonstrates my strong interest and competence, affirming my determination to pursue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is area. The emphasis on the issue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environment and novel devices by the faculty of [School Name] [Major Name] constitutes the reason why I yearn dearly and specifically to study here.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institutes in the world, [School Name] is undoubtedly my top choice for graduate studies.

第六段,非常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一段,
連接了前面幾段我的經歷及個性,
寫下了前往美國就學的原因,
並說明未來希望就讀的領域,
最後提到貴校會是我最好的選擇。

[重點10] 與前面數段強烈的因果關係
基本上,前面數段的內容,
全部都是為了這一段在鋪路;
因此在擬定每一段的內容時,
都可以想想要如何能跟這一段有強烈的關聯。
就我的SOP來說,
之前的段落談論到了我對研究的經驗及興趣(高中寫程式、大學做天文專題),
這部分連結到了未來以做研究為志向,希望將自己奉獻於學術或產業界;
而在修課的方向方面,
則是連接到未來我希望參與固態元件及奈米科學的研究,
同時加上一句對相關產業的信心。

[重點11] 明確地指出研究所時代希望就讀的次領域及原因
到了研究所,不論是碩士或博士,
基本上都會需要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次領域,
以方便教授與學生之間的媒合,及人數上的考量;
若能清楚地指出自己希望念的次領域,並配合幾個關鍵字,
會讓與你研究興趣相近的教授眼睛一亮,讓他有更特別的印象。
但這部分必須要拿捏的當,千萬不要寫太深入細節的領域,
假若做這個領域的教授今年剛好沒有打算收人,
那被拒絕的機會也就變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常常有朋友問我要不要點出有興趣的教授的名字;
這是一個可能的做法,但去隱含著不小的風險,
原因是如果這幾位你寫的教授,剛好不收學生,
或者他們已經收滿而拒絕你的話,
當其他的教授看到這樣寫時,
你無法保證他會不會認定你,沒有希望他當你的指導教授,
而直接就不考慮你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寫次領域就好,
可以多寫幾個關鍵字,試著給這些領域的教授都留下一點印象。
在寫次領域的同時,盡量也要寫下一些原因,
例如自己覺得在這一方面比較擅長、對相關產業有研究等等的動機,
如此更能支持你很確定,你是適合這個領域的,
說服他們你就是最適當的人選。

[重點12] 表現出對於對方學校的認識
在寫SOP時,一個很大的重點是要避免一信多投,
也就是在這封SOP中,必須要讓人家看出你對他們學校的認識及誠意,
而不是只是在每一封信中,置換掉學校的名稱而已。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
因為必須要先了解這個學校在那領域上比較擅長,
以及擁有哪些學術上的特色等等;
我的做法是,寫出幾個我很有興趣的實驗室或是研究中心的名稱,
後面再加上這個學校特長的某些技術的關鍵字,
再補上一句「構成了我非常希望且確切地希望在這裡就讀」,
會更顯得有做事前作業,對他們學校的這個領域有一些了解;
這真的很重要!

[重點13] 提到對方學校在心目中的地位
除了誠懇地寫下自己非常希望在這個學校就讀,
別忘了再附上「你們是我的第一志願」這樣的感覺,
如果覺得每個學校都這樣寫會對不起良心(XD),
那就改成「最高志願之一」吧。

[Paragraph 7]
I am well prepared and have confidence that I will excel at the graduate level. I believe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and mentoring of your faculty, my potential could be fully developed. I sincerely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結尾段,以精簡的句子表達我準備好了,
以及對自己在未來路上的信心,
誠懇地感謝對方學校。

[重點 14] 誠心誠意的收尾
用最誠摯的態度,來表達到對方學校就讀的期盼,
以及感謝,同時強調已經準備好了,
把SOP做一個完整的結束吧!


由上面的說明,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寫SOP時,
會非常強調前後的邏輯推演出來的結果
「你究竟適不適合念這樣的學位,在某個特定領域」;
從最一開始的背景敘述(談論自己的經驗及興趣),
連接到對於自己在未來生涯上的志向及期望,
來寫出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所以就讀研究所的種種原因;
若能清楚的表達以上這些內容及合理的前因後果
並且在整篇文章裡,
不斷地用實例證明出為何「你非常適合就讀這個學校、這個領域、這個學位」
就會是一篇上上等而致勝的SOP。 

在字數的拿捏上,
以「整齊排版、適合閱讀」的前提下,
保持不超過1~1.5頁A4的原則,
換算成英文字數,約折合500~900字,
因此SOP的字數就盡量扣在這個範圍之內;
寫太少,無法清楚地把該寫的事情寫下,
寫太多,會顯得不夠精簡而容易讓閱讀者不耐煩。 

平均一封SOP算八百字好了,
今年的申請者不要多,一千人就好了。
你是教授,在這短短一個月的審查期之內你要看八十萬個字。
你說別開玩笑了,麻煩的研究生都照顧不完,
還要看這些單字還不一定拼對的文章?
此時,冗長、流水帳、沒重點、文意複雜的SOP,
鐵定是被草草略過的那一堆。 

你說,可是要寫的內容很多呀,
隨隨便便就不小心寫到一千五百個字;
這樣的情況下,代表你的SOP一定可以精簡再精簡,
有些不必要的話或太過累贅的句子,就把他刪掉吧。 

由於在有限的篇幅下必須塞入很多內容,
有一個原則可以好好把握,就是要字字珠璣,
可以試著從頭到尾閱讀一次SOP的每一個句子,
如果某一句話留不留下來沒太大差別,
別猶豫太久,你就把他刪掉,或者再更加精簡吧。 

如果曾經因為某些特別的因素(生病、家庭因素、loading過重),
使得課業有所耽誤或不良的紀錄呢?
可以不提,但也可以選擇誠實地敘述他,
但記得要以正面、積極的態度,
來寫下自己如何面對並解決這樣的困難,
以顯現出自己的努力及毅力,
並跟後面的段落做連結。 

寫完之後,究竟要不要請專業的修改者來幫忙修改SOP?
我當時再寫完SOP後,有請網路上的Editor這間幫我做修改;
(我找的是Final Draft Editing,ptt留學版的精華區裡還有很多間可以參考)
他們的服務方式,是與你做來回式的討論及修改,
在第一次看到你的SOP時,會給你一些大方向的建議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然後你修改寄過去後,他們可能會再給你一些建議,
而你反覆修改到某個程度後,他們會開始幫你訂正文法或拼字,
以這樣的方式來做SOP的加強。

由於他們每年都幫許多學生修改SOP,
因此請他們修改的優點,
是借用他們的經驗來告訴你SOP應該可以如何再加強,
只是需要花一些額外費用(一篇約USD100-150)。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不是很在乎額外花的這些錢,
而希望把所有文件都準備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好(或者是求個心安),
那不要猶豫了,就趕快寄去請他們幫你修改吧!
如果你希望省下這一筆錢(因為申請學校已經花夠多錢了 Orz)也沒有關係,
但記得一定要給教授同學好朋友們看過,
請他們以教授的角度,來給你一些想法及建議。

附帶一提的是,
網路上的SOP (或是我在這邊分享我的給各位參考),
千萬不要直接拿去改,或者抄下一整段,
也千萬不要找人代筆,
就算真的沒辦法英文寫作,也要全心全意用中文寫下後再仔細地逐句翻譯;
審查SOP是非常嚴謹及嚴格的,
同時他在整體的評量上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因此務必要以非常謹慎、認真、誠實,及誠懇的態度來對待這一篇文章。 

Last but not least,
在送出去之前,務必檢查再檢查,
千萬不要有拼字或文法上的錯誤囉!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留學考試吧。

留學申請(9) - 一個頭兩個大的留學考試



留學考試,
是不少過來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阿 Orz
考一次就心滿意足的不在少數,
考到天荒地老卻還是殘念的也大有人在,
總之,這是一道麻煩而需要提早計畫的必經之路呀。

一般而言,
準備留學考試的第一件事情,
熟悉自己要申請的program,究竟有哪些考試的要求,
而每一項考試,是否又有設定一些門檻分數,
或特殊的必須條件。
這些資訊,都可以在介紹這個program的admission網頁上得到,
因此在著手準備考試之前,
務必要先熟讀這些學校所公佈的詳細資訊,
以免某樣考試準備了很久,
才發現方向整個錯掉,那就真的瞎爆了。

由於我個人幾乎都是申請美國學校的關係,
以下介紹的便以我比較熟悉的美國研究所(理工科系)申請,
所需要的考試與申請的關係為主;
至於考試的技巧及練習,
由於批踢踢TOEFL板及GRE板上及坊間的書本裡都有很多的資源,
因此這邊就不再贅述囉。

(1) TOEFL
大家都很熟悉的托福,
全名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就是基本的英文聽說讀寫測驗,新制iBT中滿分為120分,聽說讀寫各占30分;
原則上只要是國際學生,都需要具備托福的成績,
才具有申請學校的資格。
每個學校的規定不同,
有些是以國籍為條件,有些則是看你有沒有在英語系國家若干過幾年的大學。

一般而言,托福在申請學校時扮演的角色為前面階段的篩選條件,
學校的審查委員,會先把托福條件不到要求水準(或差距過大)的同學淘汰掉,
然後再進入後面的評審階段,
以確保學生的英文能力;
因此,基本上只要過了學校要求的門檻(或甚至僅差兩三分),
就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分數不夠高而成為落榜的關鍵原因。

就Electrical Engineering而言,
幾個學校所要求的門檻為:(for Fall 2011)
MIT: 100
Stanford: 100 (PhD), 89 (MS)
UIUC: 96
UCLA: 87
UMich: 84
Harvard: 80
UCSD: 80
UCSB: 80
GaTech: 79
UTAustin: 79
UCBerkeley: 68
Cornell: R20, L15, S22, W20 required
CMU: No minimum score, but R18, L18, S15, W16 recommended
USC: Not required but recommended

由此可見,基本上只要托福破百,
想申請這些學校的EE就綽綽有餘了。
托福的成績,除了用來申請學校之外,
未來如果希望擔任TA,
許多學校也會要求托福的口說成績要達到某一個程度(ex. UIUC: 25),
不然擔任TA之前,必須要再參加英文的課程。

在送托福成績時,可以自己選擇要送哪一次的成績,
也就是說如果之前的考爛了,
只要送考最好一次的成績就可以了,
常常有人不斷地考到滿意為止,就是這個原因XD

(2) GRE General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中文俗稱居阿姨,
是美國非商管科系入學大多需要採用的考試;
但並不是所有的學校或科系都採計,
例如MIT的EECS就講明了不採計GRE當作申請要求,
就務必要特別留意囉。

新版的GRE考試分為Verbal(語法), Quantitative(計量), 及Analytical Writing(分析寫作)三大部分,
V跟Q各有兩份題組,
V每份題組約20題,可寫30分鐘;
Q每份題組約20題,可寫35分鐘;
而AW分為Issue跟Argument,各可以寫30分鐘;
(考過舊制的,應該可以明顯發現新制考試的負擔量整個增加...)
V跟Q分數範圍為130-170之間,以1分為間隔,
AW則是跟舊制一樣0-6之間,以0.5分為間隔。

更詳細的資訊,
可以參考GRE板前板主所開設的網頁介紹,
http://sovereignty.idv.tw/?cat=90
以及官方的Bulletin,
http://www.ets.org/s/gre/pdf/gre_info_reg_bulletin.pdf
有必要的資訊跟範例題可以參考囉。

在申請時的運作流程中,
GRE一般相信不會是很關鍵的角色,
toss網友在GRE板上的文章#1CTfymXL做過詳細的分析(舊制),
表示只要不是太差的成績,不至於會影響到錄取結果。
就我所知道的部分,
在理工科系方面,V跟AW比較像是門檻,
但Q的部分就要力求滿分,因為計量這一部分相對而言會受到重視許多。
部分學校Engineering入學學生的Q平均,
列在這邊給各位參考(資料來源: USNews)
Caltech: 790
MIT: 780
Stanford: 777
UCBerkeley: 775
UMich: 773
Cornell: 773
UIUC: 772
UTAustin: 769
GaTech: 766
CMU: 765

(3) GRE Subject
少部分的department會要求這份成績,
如Math, Physics, Astrophysics, Chemistry, Biochemistry, Computer Science, English, Biology等等,
因此如果志向在這幾個科系,就必須另外注意這些考試,
在ETS網站上會有更詳盡的介紹。

考完考試後,要如何將成績證明送到學校去?
一般學校不接受學生寄送托福、GRE成績單(極少部分的學校除外);
而是請負責的官方機構ETS將成績寄送給學校,
這個過程非常的慢(半個月到一個月多一些不等)、
貴(GRE送一間學校需要加收23USD),
又有可能會出差錯(莫名其妙送丟之類的而導致拖延 Orz)
因此一般會建議盡量早一些去考(第一個Deadline前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當然,因為托福成績可以保留兩年,
而GRE可以保留五年,
因此若能提早在申請的前一兩年就能搞定,
肯定可以省下很多麻煩的。

資料差不多齊全了,
還剩下一份申請要用的履歷,也就是CV;
這個我們下一回來研究看看吧。

留學申請(10) - 讓別人一眼就了解你的CV



有朋友問我,
SOP跟CV都是在寫自己,
那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都是在講述自己,也都是在推薦自己,
但兩份文件的性質差異非常的大,
SOP是以文章的方式完整表達出自己的背景及想法,
CV則是將自己的目的及背景以條列式的方式,精簡、明瞭的呈現。
SOP是給人閱讀來細細品味你這個人的,
而CV,是讓人以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你是個怎麼樣的人。

CV, 全名Curriculum Vitae,拉丁文的意思是生命的進程,
也就是將過去個人的歷史,所記錄下來的一份文件。
與求職時使用的Resume不同的是,
CV較於著重在描寫教育歷程(及曾接受過的教育)的部分,
而且通常篇幅比較長,描寫較為詳盡。
在使用於申請學校時,
務必要在有限的篇幅之內,
切中要點,完整卻不囉嗦地表達出
個人目標、曾經接受過的教育、研究經歷、相關獎項,及課外活動/領導相關的經驗。
當然實際上的排版、順序及內容,也視申請的目標學位而有所不同。

跟SOP一樣,
CV也非常忌諱冗長沒有重點的敘述或條列,
在交出去之前,
務必也要做到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缺一不可
文法句子的通順,單字有沒有拼對也同等重要;
別讓審查的教授看都看不下去傷眼睛囉。

接下來,分享給各位我在CV裡所寫的資訊:

1. Name, phone no., email, homepage URL,  and address
這些東西可以放在一開始頁首的地方,
讓看到你CV的人可以一眼就得到你的聯絡資訊。
姓名記得要寫的大一些,
護照上的姓名拼字不要拼錯,
中文名字的話就可加可不加了。
電話號碼、Email、Homepage URL、地址就看個人要不要附囉。
下面可以加一條水平線。

2. Objective
[Example] To pursue a PhD degree in the field of Solid state devices.
在頁首之後加上一句話的目的,
寫出要申請的學位及領域,
讓對方一看就曉得你的申請目標是什麼。

3. Education
[Example]
2007 - 201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Taipei, Taiwan
                   B.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Overall GPA XXX.
                   ‧ Major GPA XXX.
                   ‧ Upper Division GPA XXX.
                   ‧ XXX Award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award).

2004 - 2007  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SNU), Taipei, Taiwan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 GRE General Test XXX/1600 (Quantitative XXX, Verbal XXX, Analytical Writing X.X)
‧ TOEFL-iBT XXX/120 (Reading XX, Listening XX, Speaking XX, Writing XX)

寫出自己的學歷是這份文件的大重點之一,
讓對方了解你過去的教育背景,
也就是學校、讀過的專業科系,及GPA等。
我在後面也加上了留學考試的成績,做為參考。

4. Research Experience
[Example]
2009 - 2010  Leung Center for Cosmology and Particle Astrophys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Performed an analysis of ..... (d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 Supervisor: Prof. XX XX,  ..... (description of the supervisor)
2008 - 2009  XXX ....

Publication:  (A list of publications)

我的方法,一樣用條列的方式待過的實驗室,
並簡單介紹之前所從事的研究,以及教授的介紹。
(如果跟過的教授是位大頭,記得也可以著墨一下!)
發表過學術文章或編寫書籍的強者們,
千萬別忘了把他們附在後面,這是最好的研究經驗例證!

5. Honors
[Example]
2010  XXX Award -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award)
2009  YYY Award -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award)
2008  ZZZ Award -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award)

條列出一些相關的獎項,
得獎的年分,以及簡單的介紹。
如果得過的獎比較多一些,
可以篩選一些跟學術上比較有相關的獎項,
以簡單明瞭不囉嗦為原則囉。

6. Activities
[Example]
201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TU) Orientation Camp
         Selected Counselor & Team Leader
         ‧   Served as camp counselor selected from 17,00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NTU.
         ‧   Volunteered to help freshman students adapt to life at NTU.
...

如果參加的活動比較多的話,
自然也是以跟學科較為相關的,
以及具有領導經驗的優先列出來;
可以加上頭銜跟簡單的介紹。

7. Other Skills and Interests
這部分我就加上了在學科之外的其他技能,
可以附上去給對方參考;
我加上去的興趣及技能有 
Languages: Mandarin Chinese (native), English (fluent).
Computer: Visual Basic, C++, JavaScript, Matlab, Mathematica, Orcad.
Music: Piano, guitar, singing, and composition.
Sports: Table tennis, badminton, jogging, cycling.
Volunteering and social work.
大家就加減寫上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吧。

篇幅方面,我的CV佔了兩張A4的大小,
建議大家視內容的量,調整字型及行距,
直到可以讓內容塞下完整的一個或兩個頁面為止,
超過兩頁的話,可能就會顯得太過冗長,
刪掉一些比較不重要的事蹟,以及把句子做些精簡吧。

當然,CV並沒有一定的格式來照著寫,
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風格;
建議大家可以多多參考不同的範例,
來寫出一份簡單明瞭卻又完整詳盡的CV。


下一篇,我們來談談選校、選學位、選教授這幾件事吧。

留學申請(11) - 選校、選學位、選教授 (上)



好低,到了現在資料準備地大致上齊全了,
我們來看看選擇學校、學位,
以及找教授跟教授聯絡這幾件事情吧。

一、選擇要申請的學校

選擇學校之前,
勢必要先想想,要申請哪一個國家的學校。
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日本、澳洲、中國
等等是比較多台灣學生會去留學的國家;
選擇不同的國家,很有可能會影響往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生活,
因為擁有了某一個國家的學位,
在該國得到工作的機會也會相對的大出許多,
如果希望在某一個國家工作,
不妨可以多研究看看這些國家的學校,
有沒有在你想要學習的領域中特別傑出;
此外,語言也會是很大的影響因素,
當然這個國家的文化也是。

跟各位分享一下世界上三大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
(也各有分領域排名,多多點進去看囉):

1.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

2.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

3.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上海交大)
http://www.arwu.org

之所以會有較多的學生選擇申請美國的學校,
不外乎是因為語言比較熟悉,
學術技術普遍領先世界,工作機會待遇高等等;
但如果還有一些時間的話,
也可以研究看看其他國家申請需要的條件,
如果符合的話,不妨也丟丟這些國家的學校。
就理工科而言,
除了美國之外,英國、澳洲、新加坡、瑞士、日本、加拿大等也有非常傑出的學校。
如果我還有機會申請一次的話,
也會再加個新加坡跟瑞士的學校試試看 XD

選擇國家之外,選定學校一般還有以下幾個因素:

因素1: 學校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個人目標
念研究所,修修課做學術研究,
選擇學校最大的因素之一,
自然是這些學校在你所想要念的領域上,
學術研究是不是有好的表現;
或是,這個學校的教授所做的研究方向,
是不是符合你未來的目標。

這些資料,在學校跟科系的網站上可以得到很多資訊,
大家可以多點進去不同教授的個人網頁,
看看他們在做的研究題目究竟有哪些。
這部分的工作做的好,對SOP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因素2: 地理位置(氣候、距離台灣的遠近)
此外,不同的地區,
居住的環境也有很大的差別。
就美國而言,西岸普遍而言氣候較為溫和(冬天不會真的很冷、夏天不會真的很熱),
中部或東部則是四季分明,
尤其是中北部靠近五大湖的學校,
冬天的溫度達到零下20度也是常見的事。
此外,越北越冷,越南越溫暖是大家都知道的。
離台灣的遠近看似是不太重要的問題,
但是有航空公司直飛的城市,
與需要多重轉機的城市,
航行的時間會差別非常多。
這部分對我的影響很大,
因為我怕冷又不想坐太久飛機...Orz
所以申請的時候主要都是選加州的學校。

因素3: 人文條件(人口組成、生活水平)
在美國,西岸相對而言會較多華人;
因此如果希望體驗較多美國人的地方,
東岸甚至是中部就會是更好的選擇。
加州的消費又普遍比美國其他的州高出一些,
就看個人衡量囉。

因素4: 學校的排名
如果以上這些因素都不是你考慮的要點(或甚至懶得考慮這些事情的話),
參考排名就是最簡單也蠻有效的辦法;
依據排名,考慮自己的條件及目標學位,
在高排名、中排名、低排名的學校,
各選出一些學校來申請,是挺不錯的做法。
雖說申請學校,
很難說怎麼樣的條件就可以上怎麼樣排名的學校,
但實際上還是可以多參考一些錄取心得,
來估算出自己大致上的落點,來選擇學校的申請。

那要申請多少個學校呢?
申請太多會造成教授跟自己的麻煩,
申請太少又怕會全部槓龜,
同時又要讓自己的申請結果最佳化,
一般同學的做法,會申請10-15個學校,
然後當然再從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最高志願。

舉例來說,
如果根據過去經驗的推算,
認為自己大致上的錄取落點會在Top 11-20之間,
你剛好找了三位教授,且跟教授商量的結果,
教授表示最多只能幫你寫12封推薦函,那要如何分配?
首先,你可以選出「夢幻理想組」、「應該可以組」、「安全備胎組」是哪一些學校,
假設「夢幻理想組」設定為Top 1-10之間的學校,
「應該可以組」為Top 11-20、「安全備胎組」為21-30的話,
如果採取6-4-2的分配法,
就可以在夢幻組選出六所學校申請、可以組選出四所學校、安全組選兩個學校,
而這些學校該如何選,端看你對這些學校的地理位置、學術研究的偏好。

如果對自己的條件很有信心,
不妨也可以直接申請Top 12 (如果預計申請12間學校的話);
我個人的方法則是大部份申請夢幻組,
但留一些相對安全,較有可能錄取的學校: 
Top 10      申請6錄取3,
Top 11-20 申請5錄取4,
Top 21-30 申請1錄取0。
(Based on USN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0 Ranking)

再提供給各位一個資訊,
申請學校時,也可以研究一下每個學校在特定的學院,
每年收的人數究竟是多還是少;
原因是雖然有些學校的排名不是很前面,
但因為他收的學生少,
而優秀的學生有可能在投前面的學校的同時,也投了這所學校,
這樣的話,雖然排名不高,錄取率相對的卻也不會很高;
這尤其會發生在一些排名不高卻很有名的學校(Harvard 的 EE)。

(待續)

留學申請(12) - 選校、選學位、選教授 (中)

二、選擇要申請的學位

在外國念書,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學制,
所獲得的學位種類也很多。
不同的學位,在就業市場上所獲得的職業角色上有很大的差別,
同時修業長度、修業內容也不盡相同。
選擇學位是一件傷腦筋,卻又不得不謹慎的事情。

選擇要申請的學位,一般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個人的生涯規劃及目標
由於不同的學位,
會很直接地影響到畢業時所選擇的工作類型,
因此在選擇學位時,不妨多去研究怎麼樣的學位適合怎麼樣的工作,
同時也多加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何
這樣的人生目標,需要什麼樣的學位來達成。
幾件不錯的方法可以讓你更加釐清自己的目標及適合的學位:

1) 查閱公司的求才網頁
點進去相關領域公司的網站後,
一般有career或job opportunities等連結可以點選,
進去之後,搜尋自己較有興趣的工作種類,
在requirement那一欄,常會清楚的寫出需要什麼樣的degree,
什麼樣的major,以及GPA要求或work experience等等。

2) 詢問有經驗的學長姐或親友
問問看曾經讀過某個學位,
或是現在正在讀研究所學位的學長姐們,
看看他們之所以會做這樣的選擇的原因,
以及就他們所了解的部分,來談談這樣的選擇對以後的影響。
也可以試著問問看他們對你的建議,
或者是如果再選擇一次,他們會不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3) 翻閱偶像的傳記!
如果夢想成為下一個Steve Jobs或是Morris Chang,
不妨仔細研究他們的求學歷程,
他們一生中在哪些時間點獲得了哪些學位,
而他們對於那些學位的看法又是如何。
經由過去的例子,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一條道路。


2. 修業年限及要求
不同的學位所要求的年限有很大的差別,
碩士原則上可在1~2年完成,
而博士則需要4~7年不等的時間;
學位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希望早一些畢業進業界工作,
自然就要考慮修業時間較短的學位。

3. 所需要支付的學費 & 獎助學金的機會
不同的學位,所需要的支付的學費有很大的差別;
一般而言,較為職業取向(MEng, JD, MD, MBA)的學位學費較高,
得到獎助學金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就美式制度的工程領域而言,
研究所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學位:

1. Master of Science (MS, MSc)
科學碩士,修業年限1-2年不等,
在學界被認為是學術路線的學位,
為PhD的預備學位,一般不被認為是最後學位(terminal degree);
入學時可能獲得的許可學位有MS-only, MS/PhD兩種,
MS-only即學校僅同意學生拿到MS為止,
若不經特別許可,必須重新申請才能進入PhD的program。
而MS/PhD學位,即是學校同意你同時攻讀MS及PhD兩個學位,
此時你可以只拿其中任何一個,或是兩個都拿。

MS的完成條件視學校的辦法而有所不同;
有些學校僅規定修完一定的課程數就可以畢業,
這一般可以在一年內完成(2 semesters or 3 quarters);
而有些學校規定除了修完要求的課程之外,還需要繳交thesis或report二選一,
通常會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完成。

少部分的學校不接受已經擁有MS的學生繼續攻讀MS (ex. UCLA),
也有少部分的學校不會給出MS-only類型的入學許可 (ex. MIT, Cornell),
或是給出非常得少 (ex. UCBerkeley);
一般而言,MS的學費少於MEng, MBA, JD, MD,
但基本上除了學校貸款,
不太會有獎學金、研究助理,或教學助理的機會。

2.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哲學博士,修業時間3~10年不等,
視是否有先拿碩士而定,一般人會在4~6年完成,
被認為是學術領域的最後學歷,
畢業後工作的性質也較偏向研究及教學。

除了要修完一定的課程要求之外,
還需要參加Preliminary Exam, Qualification Exam (內容視學校而定),
也需要繳交更為完整的博士論文Dissertation。
在所有學位中他的研究成果要求是最高的。
如果拿到的入學許可是MS/PhD的方式,
而資格考試沒有考過,或因為一些因素無法繼續念完PhD,
則許多學校可以准許學生以MS來畢業。
不過一般學校都會非常希望學生可以一路完成PhD就是了。

部分學校規定必須要有MS才能進入PhD的program (ex. UIUC),
另外一大部分則是可以在擁有BS的情況下直接申請PhD或MS/PhD,
而又有一部分的學校,僅給予已經擁有Master的學生PhD-only的入學許可,但較少見。
此外,一般學校不會接受已經擁有任何一種PhD的學生的PhD學位申請。
部份學校給於申請PhD但沒有錄取的學生,轉而考慮MS的機會。(ex. Stanford, UMich)

除非是學生自行放棄,
許多學校(ex. UCBerkeley, Caltech, Cornell)
都會確保獲得PhD入學許可的學生財務補助 (financial aid),
因此一般而言PhD入學許可的競爭程度會大於MS-only, MEng;
因為對這些學校而言,如果他們養不起你,他就不會綠取你,
但也有部分學校沒有這項保證就是了。

3.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
工程碩士,修業時間一般為1年,
一般認為是職業取向的學位,
學生一般會在一年畢業之後就前往職場工作,
修業的內容除了修課之外也比較偏向project的實做,
一般認為是最後學位,所以不建議往後希望拿到PhD的學生選擇這個學位;
僅少部分的學校提供這個學位給非當校大學部的學生(ex. UCBerkeley, Cornell, Princeton);
學費較MS為高 (ex. UCBerkeley 的 MEng 學費約高出20k USD/yr)。
對於業界而言,MEng與MS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待遇、工作性質基本上就是碩士是一個等級。

4. Engineer's Degree
工程師學位,同樣為職業工程師導向的學位,
作用在給該校即將獲得MS的學生再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與學術學位的PhD有很大的差別;
修業時間一般為MS後再加一年,
畢業以前需要寫一份專業報告(professional report)當做論文(thesis);
由於是職業學位,學費同樣較高,
且僅有相當少的學校給予這個學位的許可(ex. Stanford, Caltech)。

5. Master of Arts (MA)
藝術碩士,在工程領域中較少見到的學位(ex. Princeton),
一般為PhD的學生在修業過程中可以順道拿到的學位。


由於不同的學位的錄取難易度不一,
(一般而言,MS/PhD > MS-only > MEng),
因此在申請時做深入的調查,
並做出有策略的申請非常重要;
就我當初的申請而言,
因為猜測部分學校的PhD program非常難錄取 (ex. Caltech, Princeton),
因此就直接申請Master's program;
但如果是提供「PhD不綠取時可以考慮Master機會」的學校 (ex. Stanford, UMich, UCSD),
就可以直接申請PhD的學位,
但記得在填表時表明希望同時被考慮MS-only的program就是了。

由於每個學校對於不同的學位,
定義及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別,
因此建議各位多上學校的官網 admission/degree programs 的網頁查閱資料,
此外也可以多參考學校們的handbook/guide,
來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以下為之前搜尋到EE的一些handbook給各位參考:
Stanford: http://ee.stanford.edu/gradhandbook/Main_Page
Princeton: http://www.princeton.edu/ee/graduate/GSHandbook.pdf
Berkeley: http://www.eecs.berkeley.edu/Gradnotes/
Caltech: http://catalog.caltech.edu/pdf/catalog_10_11_part4.pdf
MIT: http://www.eecs.mit.edu/ug/briefguide.html

各學位學費的部分,可以到各學校的office of registrar得到最新的資料:
Stanford: http://studentaffairs.stanford.edu/registrar/students/tuition-fees_11-12
Berkeley: http://registrar.berkeley.edu/feesched.html
MIT: http://web.mit.edu/registrar/reg/costs/

(待續)